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我校在泉州市校园安全专题会上作经验典型分享

发布日期:2025-02-25    浏览次数:


构建四位一体模式,深耕校园电动车安全管理

 

校园电动车安全管理是校园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每一位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立足“禁、巡、建、引”四个维度,建立“制度为纲、动态监管、设施升级、教育浸润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全面构建校园电动车安全防控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制度为纲,规范先行

我校在校生和培训生规模超过2万人,为规范校园电动自行车管理,有效解决电动车乱停乱放、骑行安全隐患等问题,我校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实行校园禁止学生学员骑行电动车。为规范相关管理举措,学校先后制定了《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电动车管理暂行规定》《电动自行车校内巡查制度》《校园内学生电动车骑行禁令实施细则》等文件,此外,学校教职工实施电动车登记备案制度,所有电动车需实名登记并安装标签“一车一号”实现精准管理。通过制度先行,明确管理责任,细化管理措施,确保校园电动车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动态监管,精准施策

为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强化日常管理,我校成立校园电动车管理巡查队,定期开展动态巡查,为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电动车管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学校还成立了1支由30名学生组成的学生志愿者巡查服务,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管理和服务的格局。此外,我校发挥智能化设备管理优势,依托校园安防“鹰眼”系统,不间断对校内电动车违规违停行为和学校电动车充电场所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联动安保队第一时间处理违规骑行、乱停乱放等行为,有效减少校园内的安全隐患校园交通秩序显著改善。

学校正在建设智能监控系统,通过AI识别技术实时监测电动车违规行为,并自动推送警示信息,实现每日一通报

在执行禁行电动车的同时,考虑到校园面积大,为更好地满足学生校内交通需求,学校先后引进了共享单车和校园观光车,大幅提升师生满意度。

三、设施升级,安全护航

杜绝室内充电行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满足教职工电动车充电需求,我校在校区内按标准建设了3处共110个电动车户外充电场所智能充电桩操作简便,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即可轻松开启充电流程,实时查看充电状态、剩余时间与电量等信息,让师生对充电过程了如指掌。同时,充电桩具备多重安全防护功能,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一应俱全,有效杜绝了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升充电安全系数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为强化电动车场所消防安全,我校严格按照《福建省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导则》的规范标准,为3处电动车充电场所,标准化配备水基型灭火器。自充电桩投入使用1年以来,未发生一起充电安全事故,教职工满意度达100%。

四、教育浸润,意识筑基

为切实增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2024年3月建成并启用了泉海普法教育基地。该基地作为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要场所,通过模拟场景、智能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电动车安全等安全教育互动实践。我校将包括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在内的安全教育内容通过劳动周课程纳入必需课,所有在校生每年都要前往普法教育基地接受教育浸润系统学习交通法规和电动车安全知识,并将其纳入学分体系。此外,学校通过举办交通安全宣传周”等形式,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互动宣讲等方式,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升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

校园电动车安全管理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持续创新的系统工程。未来,我校将进一步探索智慧化管理手段,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推动校园交通治理迈向更高水平为构建平安校园、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我校在泉州市校园安全专题会上

作经验典型分享

  2025年2月21日,泉州市教育局举办校园安全专题培训班,我校保卫处处长李艺鹏代表学校在会上作经验交流,介绍学校电动车安全管理的创新举措。他以《构建四位一体模式,深耕校园电动车安全管理》为题,详细介绍了校立足“禁、巡、建、引”四个维度,建立“制度为纲、动态监管、设施升级、教育浸润”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全面构建校园电动车安全防控体系,校园电动车安全管理所取得的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