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大讲堂 >> 防诈骗常识 >> 正文

狂犬病防治知识问答

发布日期:2019-03-11    浏览次数:

1、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属导致的一种急性脑炎,其按临床表现分为“躁狂型”和“麻痹型”,前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后者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一周以内发病或者1年以上再发病的情况均极为罕见。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后,几乎100%死亡。狂犬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全球范围内,99%以上的人类狂犬病是由犬导致的。尽管狂犬病具有致死性,但却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2、狂犬病病毒是只有狗才能传播吗?

  不是。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动物包括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这类动物都能传播狂犬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99%以上的人类狂犬病是由犬传播的。 

  犬是我国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 

  根据我国目前的狂犬病流行情况,致伤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可分三个等级: 

  1)高风险:1、犬、猫; 2、流浪的或野生的哺乳动物;3、蝙蝠。 

  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因此,我们建议被高风险动物致伤后,一律应及时进行开展暴露后处置。 

  2)低风险:牛、羊、马、猪等家畜,兔、鼠等啮齿动物 

  被低风险动物致伤后是否进行暴露后处置,应根据当地流行情况。一般不建议开展暴露后处置。若当地发现有低风险动物不明原因死亡,或发现低风险动物有狂犬病的情况,建议按照高风险动物处置。 

  3)无风险:非哺乳动物不患狂犬病,如龟、鱼、鸟类、昆虫等,被其致伤后属于无风险暴露,无需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3、目前狂犬病在我国流行形势如何?严重吗?哪些人最有可能得狂犬病?

  我国是狂犬病的流行国。几乎全部省份都有过狂犬病报告。最近一次疫情高峰为2007年,全国报告了3300例因狂犬病死亡病例。近年来,我国每年狂犬病例数持续下降,2017年全国共报告516例因狂犬病死亡病例。。当前狂犬病仍然是我国第三大传染病死因,我国因狂犬病死亡人数仅次于艾滋病和肺结核。我国每个月均有狂犬病病例报告,夏秋季高发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月。病例呈现“三多”的特征:农村地区病例较多,农民一般占病例总数的65%以上;男性病例数约为女性的倍;15岁以下儿童和4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 

  当前我国狂犬病病例主要由犬伤所致,其次是猫伤所致;此外个别地区发现野生动物(如獾)传播的狂犬病病例。我国也曾报道因移植狂犬病患者的器官而感染狂犬病毒发病死亡的病例。 

  狂犬病病毒属是人人易感。在狂犬病流行地区,如果被犬、猫、蝙蝠等野生动物咬伤,应该及时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不能掉以轻心。 

4、如果被狗咬伤,应该怎么办?

  如果被狗咬伤,对于轻微伤口(不导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建议第一时间自行处理伤口,可以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如自来水管)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伤口。然后及时到犬伤门诊(也叫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进行处置。犬伤门诊一般设在医院的急诊科,或者预防接种门诊,或者是独立设置。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控机构会在官网上公布信息。 如果被咬伤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5、狂犬病暴露处置一般都包括哪些措施?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包括彻底清洗、冲洗伤口,及时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以及必要时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彻底的清洗伤口可以减少伤口处的病毒,疫苗接种可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从而降低病毒进入周围神经的风险。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则是在疫苗诱导的抗体产生之前,提供被动免疫,中和伤口部位的狂犬病病毒。 

  需要提醒的是,狂犬病疫苗并非只打一针,而是要通过1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免疫,一定要严格按照时间规律接种,不可中断!目前有“5针法”和“4针法”两类疫苗。5针法,即在暴露当天、暴露后第371428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5剂。“4针法”即“2-1-1”程序:暴露当天接种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暴露后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共接种4剂。 

6、那什么情况下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暴露分三级:完好的皮肤接触动物或者被舔,为I级;裸露的皮肤被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II级;皮肤被贯穿、破损的皮肤被舔舐或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舔舐或者暴露于蝙蝠,为III级。 

  对于I级暴露,要清洗暴露部位,无需其他处理。对于II级暴露,需要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对于III级暴露,除了立即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之外,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确认为II级且免疫功能低下的,II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也按照III级暴露处理,也就是说也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7、以前接种过狂犬病疫苗,如果再次暴露,还需要接种疫苗吗?

  在上次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最后一针完成后3个月内(含3个月)再次暴露,无需加强免疫。超过3个月以上再次暴露者,需第0天和第3天各接种1剂疫苗。既往完成过至少2剂狂犬病疫苗接种者(骨髓移植患者除外),以后均无需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 

8、暴露后未及时处理,该怎么办?

       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1年以上罕见。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越早越好。被确认的III级暴露者(即皮肤被贯穿、破损的皮肤被舔舐或开放性伤口或粘膜被舔舐,暴露于蝙蝠等),无论数月甚至数年后才来就医,均可接种疫苗。然而,在狂犬病暴露后的12个月期间,狂犬病发生的可能性逐渐下降,12个月后再发病罕见。暴露后未及时处理者,伤口如未愈合,需适当处理伤口,并进行疫苗注射,必要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伤口完全愈合者,建议接种疫苗。 

9、在暴露后处置接种狂犬病疫苗期间,如果某一针次出现延迟,后续针次如何接种?

  当某一针次出现延迟一天或者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原免疫程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无需重新接种。对于暴露后的疫苗接种,应严格按照程序时间完成全程接种。一周内完成前3针剂接种对于快速产生抗体极其重要。 

10、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是否存在失败的情况?

  世卫组织在今年发布的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表明,在暴露时立即启动处置措施是可以有效的预防狂犬病的。但是就医延迟、未被观察到的伤口、病毒直接侵袭神经、患者不遵守接种程序以及个体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等其他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暴露预防处置失败而死亡。如果头面部被咬伤,感染病毒量较大,病毒可快速侵犯神经,侵袭中枢神经系统,潜伏期可短至数天,患者在免疫措施生效前就可能发病,导致免疫失败。潜伏期短的情况极为罕见。 

  狂犬病死亡主要发生在那些无法获得及时和有效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的人群。因此如果发生了狂犬病暴露,一定要尽早处理伤口,并尽早到犬伤门诊进行暴露预防处置,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11、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狂犬病?

  从全球范围内,99%以上的人类狂犬病是由犬导致的。我国人类狂犬病主要由犬导致,其次是猫。在流行地区,大规模的犬只免疫达到70%的免疫覆盖率,可阻断狂犬病在动物中的传播,从而拯救人类生命。因此我们呼吁文明养犬,及时给家养的狗和猫接种疫苗,不要轻易遗弃;出门遛猫狗要拴绳,减少对他人的伤害。我们也要学会与猫狗友好相处,了解猫狗的肢体语言。如果被猫狗咬伤,要及时到犬伤门诊,进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