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3月5日,通识教育学院召开全院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学院院长梁小华、书记吴为灼及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会上,梁小华院长作了题为《立德树人、融通共生》的讲话。她指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关键环节。要深刻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打破知识只传授不育化人格和价值观的狭隘视域,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梁院长还回顾了学院在思政课题、思政论文、教学成果、教研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对下一步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吴为灼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全体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

会后,各教研室分别开展了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
英语教研室
英语教研室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以第一单元为例”专题教研会议,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重点探讨思政元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首先教研室主任苏婷婷老师结合第一单元“Looking for Jobs”的职场主题,通过丰富的课堂案例,示范了如何将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融入教学,为教师们提供了生动的教学参考。随后,教研室各位老师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于凡森老师将中国民俗文化融入英语课堂,要求学生用英语分享寒假生活中的游神、闽剧、猜灯谜等传统文化活动;彭博老师在讲解单词时,注重挖掘词汇背后的文化背景;李梦婕老师在课文讲解中巧妙切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郑婷婷老师将职业观主题贯穿于听、说、读、写各个环节;黄进南老师则通过“Travelling”一课,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经济腾飞带来的旅游热潮,增强文化自信。
在分享过程中,老师们一致认为,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课的责任,英语教学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更应承担起价值观引领的使命。同时,教师们也对思政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如如何避免课堂僵化、如何平衡思政融入与教学进度等。

文科教研室
文科教研室聚焦《大学心理健康》《应用文写作》《劳动教育》《语文》等课程,开展了精彩纷呈的课程思政说课活动。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应用文写作课程将写作训练与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实践与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语文课程将经典诵读与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理科教研室
理科教研室聚焦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活动中,教师们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梳理资源,交流教学方法与经验,积极探讨课时融合、避免形式化等难点的解决方案。大家达成共识,要结合学科与专业特色,打造专属课程思政体系。此次活动激发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热情,后续教研室还将持续推进此类教研,助力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