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五四青年节|不忘梦归处,铭记来时路

发布日期:2022-05-04    浏览次数:

五四青年节|不忘梦归处,铭记来时路

不知道当你听人提到“五四”这个词的时候,

是否还能想起百年前学生们抗日救国时的英姿:

他们挺起脊梁,朝气蓬勃,

敢于为真理和正义而战,

不畏黑暗,勇敢发声。


时间荏苒,

今日,回想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们依旧感概万千。
 血脉相连,薪火相传

五四精神,是指五四运动中的精神,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学家的研究发现,每个世纪的第二个1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往往决定了这个世纪的独特风格。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就是这样的决定性事件。五四运动作为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群众性爱国革命运动和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确认了救亡强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廓清了发展道路的迷雾,准备了领导政党的诞生,开启了新民主主义的新阶段。贯穿中国整个20世纪的主线就是谋求民族复兴,五四运动成为了这条历史主线的伟大起点。


过去100多年里,五四运动不但没有被人忘记,而且一直在发挥着重要影响。1921年,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两周年时撰文说:“我更盼望从今以后,每年在这一天举行纪念的时候,都加上些新意义。”



其作始简,其将毕巨

中国无产阶级的觉悟,离不开五四知识青年的发动和唤醒。这是五四运动成为分水岭的根本依据。

“五四事件”的主体是青年学生。自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新式学堂渐渐兴起,现代学生群体逐步形成。他们接触先进文化较早,较有组织性,又天然具有精神的纯粹和敏感,当时中国既无集中民意的政府,也不具备迅速改造国民素质的条件,于是在民族危难的重压之下,青年学生爆发出空前的爱国热忱,自觉要担起天下的兴亡。

 

那一年,美国哲学家杜威正好在北京讲学,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一个清除式的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且使得商人和各界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数十万爱国青年在整个运动中所爆发出的能量与勇气,使中国社会各阶层再也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青年开始以一个整体登上政治舞台,并被大众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在一个长幼有序、师道尊严的社会,青年能得到如此尊崇,发挥这样的作用,要得益于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真真是一个青春崇拜的年代,社会对青年的赞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新文化运动助推的近代化浪潮,让原本资历最浅的年轻人,成了最先“开眼看世界”,最容易接受新知的人。于是,他们第一次担当先锋推动国家前进,“老大帝国”,成为了朝气昂扬的“少年中国”。

 

毛泽东同志曾经对青年在革命运动中的作用有过准确描述:

“‘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

这种作用贯穿了此后100年的革命历程,千万青年志士冲锋在前,前仆后继,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接续奋斗。青年勇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发韧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由此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起点。



 吾辈当自强,不负韶华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永不过时。

五四先辈们所留下的精神遗产,是现代新青年的宝贵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不仅要承担时代发展重任,更要完美接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我们应努力学习,锤炼过硬本领,用力书写属于我们的无上荣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青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小我”同“大国”本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100多年前如此,当今亦如此。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历史将重担交给了他们

最终也将给到我们

我们还走在实现誓言的路上

不忘梦归处,铭记来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