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升本动态 >> 正文

转载: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四板斧” 破解民办高职院校“两难题”

发布日期:2013-09-23    浏览次数:

     

        转载新华网福州9月22日电  福建省泉州海洋职业学院邮轮乘务专业首届新生入学整整一年了,两年后,这50多名女生,将成为国内首批航海高校科班毕业的邮轮乘务员。

       招生难和就业难,一直以来是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的两大难题。近来,泉州海洋职业学院通过采取突破专业局限、贴近市场和积极开发项目等措施,为民办高职院校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寻找更多的存在价值做着可贵的尝试。 


    变更校名 突破专业局限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的前身叫做“泉州泰山航海职业学院”,由泰山石油(新加坡)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天真于2009年斥资兴办,2013年3月正式更改为现名。 

    现任的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黄水源去年刚从石狮市人大主任的岗位上退休,当他来到学院时,发现学院专业只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等五个专业,均属技术性较强专业,一方面生源不足,一方面学生往往清一色男生,影响到学院的良性发展。他认为,学院名称范围过于局限是主要症结。 

    在他主持下,院名从“单纯的航海”扩展至“整个的海洋”。以此为契机,从去年至今,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便全新开设了邮轮乘务、3D影视特效、航空服务等人文专业。 

    经过专业设置的放开,生源的拓展立竿见影,今年7月报考该校的学生数量首次超过1000人。

    校企联办 瞄准专业市场

    黄水源告诉记者,目前职业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个普遍矛盾是:招工用工单位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一边是大学生难就业,一边是单位招不到人。原因就在于不少学校并非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来培养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最大的优势应该在于向用工单位输送符合市场需求的员工。

    为此,泉州海洋职业学院采取点对点的培育方式,即与某个企业联合举办某个专业,今后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便定向输送到该企业就业。 

    目前,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已与相关企业成功联办3D影视特效专业、邮轮乘务专业,私人教练专业。其中3D影视特效专业与私人教练专业开职业高校专业先河。

    品牌带动 开发海洋项目

    乘游船,从石狮永宁黄金海岸启程,途经郑成功故乡南安石井到千年石头城惠安崇武古城,全面领略石湖港、深沪湾、肖厝港等海上风景,行程两天一夜,途中,游客可在沿途的旅游宾馆入住休憩。这条名为“海上看泉州”的旅游线路图正在黄水源脑中逐渐成形,在他的规划中,该旅游项目将借助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的契机,充分挖掘“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等泉州文化旅游资源。他认为,该项目从计划到落地的促成,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将发挥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为保障安全性和可行性,依靠航海技术专业的电子海图,形成具体线路;涉外旅游专业学生将成为整个线路的导游;邮轮乘务专业学生则提供最为舒心的服务;游船的驾驶和轮机维护将分别由航海技术专业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来负责,等等”。

    据黄水源介绍,澳门福建同乡会一位副会长已经对该项目产生兴趣,准备近期前来考察。

    “海上看泉州”旅游项目不过是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在教学之余,在推动教学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方面的尝试,通过项目的生成和运作,一方面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起到入学即就业的效果;一方面通过项目的社会传播效应,推广“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品牌,最大程度缓解招生难的问题。 

    四轮驱动 培养级人才

    社会上不少人对高职学生存在偏见,认为高职学生相对本科学生来说整体素质较差,成才概率较小。黄水源则不这样认为,他坚信高职学生是被顽石包裹的璞玉,他们的价值需要用心去发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他提出了“四轮驱动”的素质教育模式,即“准军事化管理+感恩人文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外语口语教育”。

    准军事管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团队合作意识及逆境下的生存能力,克服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下养成的不良习惯;感恩人文教育是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懂得感恩社会,并在人文教育的关怀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技术;创新创业教育是让学生懂得开发大脑,充分挖掘自我潜力,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学会自我生存的能力并为将来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做准备;外语口语教育则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用一门外语进行简单沟通和开展业务,培养学生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有了四轮驱动,学生的素质教育才比较全面,才比较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更加平稳高效。

    困惑:民办职校师资力量不足亟待解决

    黄水源告诉记者,国内现行教育体制的种种现状,决定了民办高职院校招生难、就业难两大问题难以根本解决,根本症结在于长期以来民办高职院校优质师资力量的不足。身份同为高校教师,境况却相差甚远,绝大多数优质师资力量涌向公立高等院校。“优质师资力量的难以保障,决定了民办高职院校在学生教育层面的良莠不齐”,黄水源呼吁政府能够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对民办高职院校有所倾斜,这将有助于培养让学校、家庭、社会、用人单位更为满意、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