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教融合资讯 >> 正文

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的行动策略

发布日期:2024-09-27    浏览次数:

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门制定和出台了职业教育改革指导性文件《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此文件强调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有效结合,提出以“一体两翼”模式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鼓励积极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逐步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体”;以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构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两翼”。国家实施“一体两翼”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的目的是按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打破和重构职业教育体系的边界和主体结构框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作用,优化职业教育内部资源配置效能,使职业学校与校外社会联系得到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体两翼”职教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紧密融合的实践路径。

职业教育“一体两翼”发展围绕省域、市域和行业三个层面而展开,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要针对省域、市域和行业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以提升高职院校助力职教“一体两翼”发展的效能。

一、立足省域发展,开展针对性专业人才培养

1.开展灵活性和差异化人才培养

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省域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助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能采取固化模式,要允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助力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前提,是政府和社会要尊重和承认高职人才存在差异性。率先达到“高质量”发展水平标准的高职院校,可以超越省域设定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积极探索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积累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样板”。发展水平较高的高职院校应该以“高质量”为标准,加快发展速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给其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价值的范例。高职院校还要注重特色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暂处于低水平发展的高职院校应对标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积极主动弥补人才培养“短板”,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质量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筑牢基础。

2.探索以人为本的个性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是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首要原则。在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和个性化职业教育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学习者对优质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的需求,积极构建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终身学习课程体系。根据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展和探索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渠道和模式,全力配合省域职教高考改革与探索,为省域考生提供多样化的升学选择和机会。高职院校要帮助不同学习阶段的高职学生获得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他们能够获取满意工作创造条件。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未来岗位转换的需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新技术和新技能的基础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要适时探索包容性和个性化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对职业技能的学习需求,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

3.保持高职教育的独立性和开放性

我国对职业教育采取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和地方为主的管理模式,省级地方人民政府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举办者,能够依法审批高职高专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置,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省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使高职院校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省域高职院校发展要打破省界,积极助力国家整体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利用省域地缘优势,拓展不同地域之间高职院校交流合作的新途径。

二、多维度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创设高职教育发展新平台

1.发挥外在设计的内源激励功能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一项处于探索阶段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没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鉴。市域产教联合体是联合性的合作组织,关系到多元化主体和领域,具有复杂性特点。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多方主体利益诉求不同,造成市域产教联合体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市域产教联合体顶层设计要顾及多元化主体合理利益诉求,要注重发挥参与各方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内在源动力。高职院校要将市域产教联合体理解为任务型组织、动态发展过程和可变化实体。高职院校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应该立足战略目标,结合职业教育客观实际,制订有针对性和情景化的人才培养行动方案。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高职院校要提升对边界的认识,以保持自身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活力和开放性。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选择具有相似价值追求的主体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并在它们之间保持能量和信息的互换,以价值共识为原则形成有意义的育人资源互动关联,促进市域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建设,积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有益经验。

2.打造多元互动政府组织角色

政府组织是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重要主体。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要重新认识和定位政府组织的功能和角色。在协同育人背景下,政府组织不能大包大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事宜,政府组织应该成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主持人和召集者,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具体工作应由非营利性组织和企业负责设计,并以设计为蓝本开展联合行动。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要科学认识非营利性组织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政府应该将其作为第三部门,让其作为社会中介,充分履行社会事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义务,这将有助于公共秩序建立和维护社会公平。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合作式组织的特征,意味着应该积极发挥非营利性组织的灵活性和动态韧性功能,并将其治理效能发挥到最大化。非营利性组织具有液态化和弹性化的组织形式,能够很好地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因此,政府应当引导非营利性组织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发挥专业化效能,并最大程度降低基于权威性的行政性组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和制约。

3.构建高度信任机制

当前,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举措非常多,然而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参与主体缺乏信任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源于合作社会和合作治理模式,其内在机理是以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信任的产教联合体。一方面,市域产教联合体参与者要对改革充满信心,这是面对改革曲折保持定力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作为一项内在任务,并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以确保联合体建设能够取得成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与其他参与者要保持相互信任的心态,以价值信任为基础高质量推进和保障产教联合体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在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要充分信任合作伙伴,以此获得人才培养的外部力量支持。

三、多方协同发力,全方位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1.加快职教集团双向转轨

职教集团是职业学校和企业实体为了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自行成立的产教融合组织,其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形势变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新特点。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职教集团有必要进行转轨升级,与职教“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实现无缝对接。首先,要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和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内在积极性,政府要注重引导职教集团自觉补齐组织结构、决策机制和资源配置的“短板”。其次,创新企业合作机制,政府要出台财税激励政策,允许企业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中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并且加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增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对企业的凝聚作用,从而拓展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选择对象范围。再次,高职院校要重视产业导向作用,投入专项资源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技能需求变化进行提前研判,并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后,高职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国特色学徒制、校企合作工作室为载体,探索职业教育资源链与企业生产实践链深度融合的新渠道。

2.强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专业化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具有复杂适应和多样化特点,这就决定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应该实现发展道路的专业化,避免不同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同质化。高职院校要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章程为准则,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确定所服务行业领域范围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技能培训需求。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专业化建设定位为参考,高职院校应发挥育人资源优势,为特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供给服务。高职院校要充分顾及合作伙伴利益诉求,协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要明确参与方的分工职能,强化人才培养协同的内聚性。政府要规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行为,出台全国性、省域性和市域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施细则,防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出现不规范现象,化解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消极影响。政府组织要科学考核高职院校参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行为,以专业化和差异性方式设置适用的考核指标,适当控制和减少一元化考核对不同发展水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干扰”。

3.推进职教理念现代化升级

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中,高职院校教职工需要积极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及时摒弃自身存在的传统封闭式教育理念,形成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职业教育理念,准确理解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非简单传授给学生固定化知识和技能,因此,行业、产业、企业就可以成为学校协同育人的天然伙伴。借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高职院校应切实提升学生实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高职院校也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使学生养成或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并不断丰富专业技能和知识。此外,高职院校要善于借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多元化学习路径,让学生能够根据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和提升技能。(节选自《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