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5日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在北京开幕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师生
积极关注两会动态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会议精神
并结合自身实际
对会上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畅谈心得体会
掀起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热潮


党委宣传部部长
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李怡然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一论述,为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也对高校宣传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引领作用,推动全校师生深入学习“两会”精神,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新媒体矩阵,发挥融合媒介传播优势,构建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扩大覆盖面,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鲜活,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担当。要紧紧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向,讲好技能人才成长故事,宣传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成功案例,推动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和支持职业教育。要做好融合文章,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闽南文化、海洋文化精髓,结合泉海特色,打造富有辨识度的校园文化品牌,将职业精神、工匠文化与学校特色深度融合,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通识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
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吴为灼
教育,国之大计。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挑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变革之机遇,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到科技自立自强,从基层治理到乡村振兴,每一个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教育的基础支撑。全国两会对教育话题的关切,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事业更美好的前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让年轻人在教育路径上持续成长,将人口规模优势转化为人才质量优势,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
直属党支部书记、副院长 陈建清
今年的全国两会将教育强国建设作为重要议题,明确提出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相衔接,为未来教育发展擘画了新蓝图。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两会强调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数智化时代的教育变革趋势,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以“技术赋能”创新教学方式,以“场馆思政”丰富育人场景,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将把两会精神转化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动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努力答好新时代的“思政答卷”。
海洋工程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 周甜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航向。作为工科学院党支部书记,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教育强国”和“人才战略”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报告中“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等部署,与我们学院“工匠精神育人“的理念深度契合。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们将持续开展“匠心传承·师德共育”主题活动,打造“双师型”党员教师队伍,为培养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者提供坚强保障。海洋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勇立潮头,让工匠精神在八闽大地绽放时代光彩!
九三学社社员
航海交通学院院长 董远志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这为海洋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校企合作,服务区域海洋经济产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实现学院内涵式发展,培养高素质现代航海工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航海交通学院
辅导员协会理事长 侯丽欣
2025年全国“两会”强调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辅导员,深感责任重大。在工作中,我将“两会”精神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筑牢思想根基,厚植家国情怀。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通过主题班会、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等活动,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要求,为学生提供学业帮扶、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全方位支持。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促进学生自我管理与成长。
经济管理学院 辅导员 许婉佳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新时期教育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传递出教育强国、科技兴国、人才报国的时代强音,也为新时期学生工作锚定了方向、明确了路径。作为新时代的辅导员既要做好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要做学生成长的“第一见证人”,而要实现“以文化人、铸魂育人”,就必须牢记育人初心使命,增强自身育人本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和能力提升,在思想引领、学业规划、职业发展等方面精准施策,用有深度的思想引领和有温度的成长服务,全面推进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激励引导青年学生以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与国家同步伐、共命运。
国防教育学院
党支部组织委员 王怀军
今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我深刻感受到“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战略要求与时代使命。作为新时代国防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强军事业培养后备力量的重任。我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强化思想引领,以“铸牢政治忠诚”为核心,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二是创新教育载体,结合军事训练、红色实践等活动,将“分秒必争”的战斗精神融入日常,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三是注重文化浸润,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国防故事,创作青年喜闻乐见的军事题材作品,在学生心中播撒“崇军尚武”的种子,让国防教育更具时代感召力,为锻造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军人贡献力量!
艺术体育学院 安全专员 陈露涛
2025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和热点话题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也与高校教育、学生成长息息相关。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这为我们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我们要结合自身工作内容,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作为辅导员我们也要结合“两会”精神,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他们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信息工程学院 辅导员 陈瑛琦
在深入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后,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作为一名高校毕业班辅导员,我深感“两会”精神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3月5日的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多次被提及,针对青年群体,我们要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在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日常思政工作,要帮助学生理解政策导向,做好职业规划,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
泉州市“青马工程”学员 李瑞颖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关注着“两会”的动态,从中获得了许多深刻的体会。“两会”就像一扇望向国家发展的窗。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取得的成就,无论是经济增长、科技创新,还是民生改善,都令人振奋。这让我明白,国家一直在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其中,教育领域的成果尤其让我感同身受。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让我们拥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也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我要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两会”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以“两会”为指引,以青马人的担当为动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信息工程学院
校团委组织部第一负责人 邱程萱
在“两会”盛况的瞩目之下,我被代表委员们围绕科技创新的浪潮、教育改革的春风以及就业创业的广阔舞台所展开的激情讨论深深吸引。特别是聚焦于青年就业创业的提案,字字句句间流露出国家对青年群体的深切厚望与温暖关怀,让我深切感受到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两会”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的信念与追求。我将以“两会”精神为引领,以青春之名,以奋斗之姿,积极组织全校团员和青年,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让“两会”精神在每一位团员和青年心中生根发芽,让青春的理想之花在奋斗中绚丽绽放。
航海交通学院
海洋之声广播台台长 罗丽鹏
聆听2025年全国“两会”报告,我深受鼓舞,也更加明确了自身使命。我深切体会到青年既要“立报国强国大志向”,更要在实践历练中“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等关键词让我备受鼓舞。身为大学生的我参与多次爱国活动,积极参与爱我国防演讲比赛,从中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和许多青年朋友的爱国热情。我热爱广播,在校期间担任校级广播台台长,多次开展广播、朗诵工作。把青年的热情传播出去,将时事热点传播出去,是我的使命,希望能将“两会”提及的各个领域中应该做的事通过广播向青年大学生们传达与学习。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标准要求自己,凝聚青年力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青春答卷。
海洋工程学院 朋辈导师 林舒怡
作为一名青年团员干部,我密切关注着全国“两会”的举行。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农村特岗教师规模”等议题令我倍感振奋,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与坚实托举,也更加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坚定决心。“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于“破解城乡教育鸿沟”“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的讨论引发我的共鸣。在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时,我目睹了乡村学校师资匮乏、数字化资源短缺的困境。此次“扩大特岗教师供给”“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等政策,正是用制度力量为乡村学子铺就追梦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发挥共青团员引领作用,让更多青年在多元赛道上绽放光彩,为民族复兴筑牢人才根基。
游艇帆船学院
休闲231班学生 李佳濠
“两会”所探讨的诸多议题,与我们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休戚相关。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推进,为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同学铺设平等的逐梦之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切,则是筑牢我们内心的坚实防线,助力全面发展。目睹“两会”代表们为国家长远发展、为我们的未来殚精竭虑,我深感责任重大。我立志勤奋钻研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投身实践,培育创新能力。以“两会”精神为引领,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