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地发展的重要环节。它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体现职业化、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持续性的基本特点。职业化人才的实践能力对社会生产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是职业应用型岗位的中坚力量,培养学生符合生产需求的应用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为我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旨在通过教学使各专业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及熟知与职业相关的各类文书,并具备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写作能力及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和将来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获取为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文章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并为即将开始的毕业论文写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表1 前导、后续课程一览表
前导课程 | 本课程 | 后续课程 |
五年制高职语文/高中语文 | 高职应用写作 | / |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
本课程在专业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以提高写作水平、表达能力、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保证课程标准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的评价体系,该体系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了解当今企业常用文体,行文规则。注重选择典型案例、例文,掌握每种文体的写作规则,灵活应用各种文体的写作理论。以理论讲授、写作练习、例文分析品评为主要方法,课外阅读为辅助手段。
课程设计整体思路:
本课程有所选择地设计了“应用文书写作概述”、“新媒体文案与大学生通用文书”、 “公文”、“常用工作文书”四大模块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来源于职业岗位需求,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选择教学内容,在传统行文关系的意义上突出交往性。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多个项目任务作为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展开实训,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理论,熟练地写出规范的应用文体。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应用文常识,能够正确区分应用文和文学作品;
(2)掌握应用文写作的语体以及语言要求;
(3)熟悉掌握常用文种的写作格式、写作要求,掌握其写作方法和技巧;
(4)理解相似文种的区别,能够选择恰当文种进行写作。
2.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文种知识对具体的交往任务和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明确交往对象,确定写作文种;
(2)能够应用写作基本要求,主题正确集中、材料充实有针对性、结构符合文种体式、语言表达简洁明确、严谨得体,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提炼、运用;
(3)能够在分析、处理材料的基础上,应用比较、分类等方法、采取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写作出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的应用文书;
(4)能够询问调查法、直接调查法、统计调查法等多种调查手段进行调查研究;
(5)能够借用网络、报刊等媒体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小组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主体间交往,培养学生的独立开拓思维和人文关怀素养;
(3)具备良好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就业竞争力。
4.任务目标
(1)应用文编辑和修改任务,学生将参与团队合作,进行应用文的编辑和修改工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改进文本质量;
(2)文字处理和排版任务,学生将运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处理和排版,确保应用文的格式规范和专业性。